梁瑞 发表于 2021-4-4 10:26:31

清明时节游园踏青 品味课本里的园艺


颐和园(课本内页) 资料图片
【课本里的中国】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不知不觉,春天已经来到广袤的田野间、挂上了高高的枝头。游园、赏花,一时间成为最热门的悠闲活动,花草装点了春日世界,也装饰了人们的心情。

游园赏花,是中国园艺文化的一部分。中国人不仅从中追求视觉美,也寻觅着无形的精神美。在时间的长河里,中国人追寻着一种诗意的栖居,用大自然的行云流水、花鸟虫鱼,营造出一个个精致的空间,并不断注入文明的因子,凝聚提纯成艺术和文化的结晶。翻开中小学语文课本,描写园艺的名篇佳作不胜枚举,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和生活的哲思。

中国的文人墨客们,借用植物来表达理想情怀和心绪情趣,寄托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不同的人对不同的植物钟爱有加。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用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墨梅》,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南宋诗人陆游和元代诗人王冕,不约而同地偏爱梅花。梅花的高风亮节、傲然不屈,被诗人们借以表达自身不媚世俗的高尚情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花早已不仅仅是一种花卉,它已成为一定社会背景下人们精神追求的目标。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唐代诗人王维隐居在流水潺潺的竹林中,过着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竹是谦虚淡泊、潇洒俊逸的。同时,竹也是坚韧不拔、刚正不阿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清代画家郑燮笔下的岩竹坚劲顽强,正如他刚正不阿、正直不屈的秉性。

东晋诗人陶渊明喜爱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远离车马的喧嚣,他选择归复自然。唐代诗人杜牧欣赏枫叶的静美,“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在瑟瑟秋风中,他发现生活有不一样的绚烂。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北宋哲学家周敦颐总结了人各有爱,而“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莲花挺拔秀丽的芳姿,清逸超群的美德,可敬而不可侮慢的磊落风范,成为君子对品性的理想追求。

除了托物言志,中国的园艺文化里蕴含着人们对理想家园的不懈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浓缩在通过园艺营造的理想空间里。我国的园林艺术,如果从殷、周时期囿的出现算起,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并以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园林的出现从侧面反映了中国人对于理想生活境域的无限追求。

在中国文化中,最为理想的生活空间是“桃花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的生活,成为千百年来人们对理想社会和美好山水的最高追求。无论世事变迁、江山更迭,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桃花源。

中国园林,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不论是气势恢宏的皇家园林,还是精致小巧的私家园林,处处都显露着中国人的造梦艺术,苏州园林便是其中的翘楚。作家叶圣陶用文字打开苏州园林之美的奥秘之门:“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苏州园林》,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2岁以前一直生活在苏州的叶圣陶,课余之暇常和好友游览苏州园林,对其中的情趣有着深刻的体会。

中国最著名的古典园林颐和园,博彩各地造园手法,集历代皇家园林之大成,无疑是中国园林艺术中的杰作。走在颐和园的长廊上,处处是美的享受:“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颐和园》,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亭台楼阁、回廊曲径、桥梁水榭……在许许多多巧妙的经营与加工中,被提到高度艺术的境地,如今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

冬去春来,四季不同。园艺曾是我们居住文化的核心,是一道生态和哲学命题。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今天的人们更多了一份对美好景致的向往、对环境质量的关切、对精神文明的需要。清明时节,当我们游园踏青的同时,不妨细细品味下这花香里的文化。(本报记者 赵斌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清明时节游园踏青 品味课本里的园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