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查看: 1014408|回复: 0

时事点评

[复制链接]

205

主题

207

帖子

9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86
发表于 2021-2-3 10:0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杰 2021-2-3 10:05:07 1014408 0 显示全部楼层
【高•晨思考】——从新华社评郑爽与贾浅浅事件看管理
文/高晨云
近半个月前,郑爽“疑似代孕”事件后,新华社重磅发声,间接加速了郑爽“退圈”;这几天,因Jpw之女贾浅浅的"尸文"几乎霸屏,于是新华社又发短评。
网上大家讨论的焦点,就出在新华社针对贾浅浅的这篇社评上。有人说“前几天怼郑爽的霸气哪去了”?也有人说“这也太点到为止了吧”?还有人说“这是给老贾面子呢”!甚至也有人说“文人骂人就是厉害”!当然了,也有人说点评的好,含而不露;都是文化人,说到不说破,还是官媒的文笔有深度;文人,何必为难文人……

今天我们谈的,就是这个现象。也就是说前后不到半个月时间,为什么新华社的文笔竟然峰回路转?
第一,面向群体不同。
贾浅浅事件的受众毕竟是一小部分,而郑爽事件却是涉及到“民生问题”。贾牵动的是文字爱好者,郑撼动的是14亿人口!孰轻孰重,只要还在呼吸的都能看出来。
所以管理也是如此,影响面小的敲山震虎即可,影响面大的必须重病下猛药方可有效。否则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因此,管理是要先看结果影响度的。
第二,演变过程不同。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文艺圈出现这种现象,不知道是否是“常态”?!我们经常看到某种戏言:贵圈真乱!这是在说哪个圈,大家不言自明…~郑的事件绝非当时郑夫妻的心血来潮,一定是“有参考”“有借鉴之作”的欣然决定。而贾的事件,则是小范围的靡靡之音,甚而至于是家庭作坊里传出来的吆喝声。
所以管理更是如此,过程简单的点到为止,过程冗长复杂的必须切中要害。因此,管理更是要看发展进程的。

第三,判断标准不同。
郑的事件是有衡量标准的,那就是必须在合法配偶双方之间亲自合作,然后再由存续期的合作女方直接完成后续工作内容,这套标准全球通用!这是技术活,即便期间内容可能有所创新,但是每个步骤几乎都是不变的!而贾的判断标准,却很难有一纸定论,因为文字不是标准,那是艺术活。连新华社都发出来慨叹:自赏还是流殇?
所以管理自然也如此,既是技术也是艺术,但是必须先是技术,然后才有机会成为艺术。本末倒置后的结局,估计就是一片大乱。
第四,道德底线不同。
这可是初心,谁都不可以触碰!从女娲抟土造人以后,我们华夏人类就开始自然孕育了,其中是不可能出现“第三方代管”业务的。而纵观中华文明发展史,文字功夫有好有坏很难定论。文字有底线,但是很难触及道德!
所以管理更是如此,有底线保护,有提升空间,有不断进步的思想,但是道德基准却是永不能动摇的。

说到底,不建议义愤填膺地指责新华社评论竟然如此般隔靴搔痒,也不能一味期盼官媒大刀阔斧的净化到什么程度推进什么现象。在如此大环境下,主流自知的品德是基础,个体自省的品格是前提,全民自觉的品行是保障。
管理不仅仅靠公,更应该借助私,当大家上下一致时,我们的社会自然就达到了“百姓皆谓我自然”的境界了…~
因此,我们必须不能再出现郑事件了,我们也希望少一些贾现象。否则,就是回到了《红楼梦》里的“贾政”人物合体喽!
(周三,与您分享)
廊坊新闻网www.lfnews.c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