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您的位置: 首页 >> 区县新闻 >> 三河市新闻 >> 查看内容
三河市新闻

让灿烂历史文化“活”起来

李冬雪 2023-12-6 17:00 廊坊日报 62320 0

摘要:  ——三河市政协文史编纂工作综述

灵山辽塔。本报通讯员 林清辉 摄

大掠马千年银杏树

大石各庄百年梨园

知古可鉴今,读史以明志。三河市政协自1983年12月成立以来,十分重视地方人文历史的发掘、整理、编纂工作。截至2022年末,累计编纂、辑印、发行《三河文史资料选编》7集,《三河文史·活页》7期,《三河文史·精粹》1册,共收录各类文史资料近300篇,120余万字。一篇篇精品力作,充分展示了三河的灿烂历史,展现了三河的美丽形象,传承了三河悠久的历史文化。


——历史悠远,人文积淀辉煌灿烂

三河古称泃阳,处于冀东平原农耕文化与坝上游牧文化的交融地带,一直是汉满回蒙多民族融合发展、友谊交往的舞台。文化遗存古迹颇丰,被誉为冀东文明的“发祥地”。从周封召公立燕,到秦汉时的幽州潞县,再到唐宋时期的临泃县、三河县,历经1300余年的沧桑岁月,遗存在这片广袤土地上的山川河流、庙宇景观、古树名木、塔碑楼阁、古城遗址,构成了三河厚重的人文积淀。这里已成为燕山山前平原地带生态奇观的“博物馆”,风土人情的“大观园”。

经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三河共有各类遗址257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廊坊市级4处,三河市(县)级53处。古遗址可分为:新石器时代遗址、战国时期遗址、隋唐时期遗址、辽金时期遗址和清代时期遗址。三河现已发掘500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省级非遗5个,燕山大板、半壁店同善太平大鼓会、太极通臂拳、十美图和錾刻;廊坊市级非遗16个,三河吹歌、五虎棍、核雕、鲁班枕制作、三河小熏鸡等;三河县(市)级非遗41个,三河剪纸、景泰蓝、三河肉饼、软弓京胡、小车会、京东大鼓等。

名木古树遍布全域。三河市共有100年及以上古树名木457株。其中一级古树(500年及以上)13棵,二级古树(300-499年)129棵,三级古树(100-299年)315棵。其中,以大掠马银杏树和大石各庄古梨树群最为著名。大掠马银杏树位于新集镇大掠马村委会院内,至今已有1300多年,虽历经风雨,依然枝繁叶茂,浓荫蔽日。大石各庄古梨树群位于燕郊镇大石各庄村百亩沙荒地上,有100至450年古梨树432株。梨树群从明·隆庆(1567年)年间栽植,至今最早栽植的两株古梨树龄已逾450年,村民们把这两棵古梨树尊称为“梨祖”。村委会围绕百年梨树这一文化优势,以“靓丽河北,最美大石”为主题,成功举办十几届梨花节、采摘节。所产皇冠梨远近闻名,为果农提高近40%的收入。


——守正创新,赓续灿烂历史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最有传统、最有文化的民族瑰宝。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实物见证。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既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也是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抓手。

40年来,三河市政协坚持“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方针,加强保护管理,传承历史文脉。积极与文化、文物等部门配合,制定一系列历史文物保护法规、政策,最大限度维护文物资源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文化延续性,并不断提升历史文物保护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实施重大文物保护工程,一体推进革命文物集中片区连片保护,高品质建设蒋福山文化公园、沿潮白河文化公园、沿泃河文化公园,加强文物保护利用,让城市价值熠熠生辉,全面增强城市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


——搭建平台,让文史资料“活”起来

让历史文化“活”起来,是赓续历史文化适应时代发展的核心要义。三河市政协创新文物利用和展示方式,做好融合文章,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不断创造价值、赋能发展。

活化利用文物,文化滋养育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以建设三河文旅精品走廊为抓手,打造红色游、山区游、古镇游、采摘游等特色精品旅游线路,把文物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助力乡村振兴。同时,加速数字化步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历史文化(文物)展示新窗口,高质量建设三河文物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高水平培育一批文创市场主体,构建一批知名文创品牌,给文物插上创意的“翅膀”。积极参与“中华文明走出去工程”,加强文物保护修复、考古、博物馆、学术研究等领域交流合作,全面推进临泃古城、军下荒城、孟各庄新石器遗址、刘白塔新石器时代遗址和灵山塔、烈士陵园等处申报省级文化遗产,精心打造文物精品外展,充分展示三河形象、彰显冀东文化魅力。

强化重点保护,实施馆藏文物展示。在乡村振兴和城镇化进程中,把保护优秀的乡土建筑等文化遗产,作为城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严禁对其布局、环境、历史风貌进行毁坏。在博物馆建设和完善中,加强对藏品的登记、建档和安全管理,加大馆藏文物科技保护力度,全面提高陈列展览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馆藏文物的育人作用。

挖掘文史资料,建立通讯员网络队伍。近年来,三河市政协组建文史资料专兼职通讯员队伍,聘请近20名文史爱好者为特约通讯员,深入基层走访历史事件亲历亲见者,收集散逸于民间的历史故事,获得许多宝贵的“三新”史料,先后整理编辑出版7期《三河文史·活页》。依托重要纪念日,与三河市文联、旅游文化部门配合,通过举办名人书画展、小型鉴赏会等形式,挖掘人文资源,全方位提升三河市文史工作水平,拓展厚重的历史文化情结,培育和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情操和热情。(记者 李虹瑾 通讯员 张德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