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 >> 查看内容
教育

“智慧笔”遭吐槽 教育当有真智慧

刘杰 2024-5-31 11:37 廊坊日报 38003 0
学生使用“智慧笔”做作业,可以上传至云端;老师使用“智慧笔”批改,对错情况同步上传,数据采集后,不仅可以得知学生做作业所耗费的时间、完成情况、正确率等信息,还可以进行大数据分析,得知高频错误知识点等数据。近日,这样的“智慧笔”在上海市闵行区部分学校推广。但是据家长反映,“智慧笔”需配套使用专用教材和本子,增加了孩子书包的负重;App里的数据参考意义不大,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为了提升采集效果,孩子们不得不先在普通的练习册上做一遍,随后再用“智慧笔”誊写到数字化专用教材上……这样的“智慧笔”,真的“智慧”吗?

中国青年报:“智慧笔”不“智慧”,推进教育信息化别脱离实际

学校推广使用“智慧笔”,其初衷当然是好的,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一是准备使用“智慧笔”之时,有没有充分考虑到其技术是否足够成熟。简而言之,目前所暴露出来的配套使用的专用教材和本子、孩子写两遍作业以及App数据极其不准确等问题,都印证了其在技术层面尚存在诸多硬伤,根本不具备推广价值。决策之时,难道没考虑过这些实际问题吗?对于这些最基本的问题,是被相关商家的宣传“蒙蔽”了,还是没有用心琢磨过?

二是即便“智慧笔”的诸多技术硬伤已经克服了,是否需要在小学推广,也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小学阶段的作业,按理应该不是很多,难度也不会太大,学生存在什么问题,其实基本上一眼便可以知晓的,使用“智慧笔”是否有点“画蛇添足”呢?会不会存在过度数字化和滥用数字化的倾向?

“智慧笔”不仅不“智慧”,还成了给学生和家长添堵的“烦恼笔”,警示我们如何将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好事做好,必须慎之又慎。简言之,数字化教学资源进校园,千万别脱离实际。唯其如此,好经才能不被念歪。

南方日报: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不可取

教学质量的高低,与一支笔没有直接的联系,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不可取。近年来,多地探索数字技术赋能教育的解决方案,将其作为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但个别方案投入巨大,实际效果却难以衡量。使用高科技教具、建设智慧课堂,其目的是让学生能更轻松地掌握知识,增强课上课下的互动性,提高学习动力。若只重形式、不重结果,一味追求器物的更新而忽略了他们与日常教学的匹配度,无疑是本末倒置了。

从一支“智慧笔”说开去,课堂内外仍存在各种各样“美丽的负担”:不合理的素质拓展作业、表演性质的“公开课”“名师课堂”、各类线上学习App打卡任务,等等。有“新点子”“新装备”自然是好事,但契合与否、效果如何,永远是教育教学的关键指标。

光明网:让教育技术更有智慧,不是简单地换一支笔

教育技术变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具体到学生完成作业的方式,牵涉到学生便利度、家长配合度、教师批改作业的习惯等方方面面,而不是简单地换一支笔。除了推广“智慧笔”表面上需要的经济成本,学生、教师和家长的适应成本同样不可忽视。相比社会领域自发产生、自我把握节奏的技术变革,教育技术变革更需慎重,应考虑到大多数人的接受能力。即便说一项新技术不可避免地面临试错,那这种试错也应当严格限制范围,而不能草率地在较大范围内推广。设计“智慧笔”的企业、推广“智慧笔”的学校,理应事先进行小范围试验,广泛充分征求学生、家长的意见。

搜索相关新闻报道,一些地方曾将“智慧笔”视为拥抱新技术的典型案例。如今,家长反映“智慧笔”的实际问题,是不是说明有的学校在推广这项技术时有些“一厢情愿”了?打着“新技术”的名号,在实际推广时遭遇“水土不服”,这样的教训并不新鲜。尤其在教育领域,更要注意循序渐进,真正做到技术以学生为本、以教学实际为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