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您的位置: 首页 >>国内新闻 >> 查看内容
国内新闻

规范网络语言文字 守护清朗网络空间

刘杰 2024-10-20 09:16 廊坊日报 5357 0

“栓Q”“集美”“尊嘟假嘟”……这些网络黑话烂梗,让不少人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却能在年轻人聚集的社交平台上畅行无阻,并逐渐出现在未成年人的日常交流中。

中央网信办、教育部近日印发通知,部署开展“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据报道,专项行动聚焦部分网站平台在热搜榜单、首页首屏、发现精选等重点环节呈现的语言文字不规范、不文明现象,重点整治歪曲音、形、义,编造网络黑话烂梗,滥用隐晦表达等突出问题。

北京青年报:消灭网络黑话烂梗,平台责无旁贷

除了影响汉语的交际功能,对汉语造成污染,影响汉语健康发展,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不文明,会带坏广大未成年人。细言之,会给中小学生带来错误引导和示范,久而久之会改变他们的表达习惯,影响他们形成规范的语言体系。尤其是网络黑话烂梗盛行,会助长网络平台的语言暴力。语言本是用来进行人际交流沟通的,而非互相伤害。然而,一些以爆粗口为特征的网络黑话烂梗,往往被用于纯粹的情感宣泄和恶意攻击,对未成年人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

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不仅需要包括未成年人在内的网民强化自我约束,主动提升网络素养,还需要相关部门强化、提升网络平台的把关责任。网络平台是不规范、不文明网络用语的“原产地”,应健全管理机制,在加强宣传引导、优化提示功能等工作基础上,完善识别模型,设计出有针对性的过滤或筛查系统,对不规范、不文明网络用语开展集中整治和抵制。

河北日报:给网络语言文字“立规矩”很有必要

近年来,网络语言文字借助社交媒体迅速传播,某种程度上丰富了我们的词语表达。然而,在一些网络平台也出现了网络语言文字不规范、不文明使用现象,这不但破坏了汉字的优美与严谨,而且给信息传递和知识传播带来困扰,甚至给网络空间造成负面影响。

文字是自我表达的载体,借网络语言文字彰显个性可以理解,但不能乱用、滥用,更不能违背公序良俗。“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的开展,彰显了有关部门对网络语言环境的高度重视和整治决心,相关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语言文字人人都用,规范使用是大家的责任。给网络语言文字“立规矩”,很有必要。有关部门加强管理、有效引导,广大网民文明上网、规范用语,就一定能让网络语言文字更规范又不失生命力,让网络空间更加风清气正。

重庆日报:整治网络黑话烂梗不能只盯一时

整治网络黑话烂梗,不能只盯一时。网络平台要持续健全管理机制,摆正自身的把关姿态。把关,首先是网络平台要把好自己的“价值关”,不能一切从流量出发,把“看点”导向“烂点”。治理黑话烂梗泛滥的现象,不仅要将热搜榜单、首页首屏等重点区域“清理”好,更要进一步升级全平台的识别与过滤功能,压缩不规范、不文明语言的流通空间。

整治网络黑话烂梗,不能只靠平台。使用哪种沟通符号、怎么表达自己的态度,最终落点还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语言是一种思维活动的载体。过度使用黑话,也会导致思考和表达能力退化,甚至造成“文字失语症”。所以,预防黑话烂梗对个人思维的损害,也需要广大网友意识到其中的严重性,主动净化自己的语料库,避免陷入“开口忘词”的尴尬。

汉语拥有强大的自我净化能力,能流传千古的必将是“思”与“诗”的典范。面对网络黑话烂梗,虽不必过度担忧,却也不能毫无警惕。期待此次专项行动发挥“消毒”的功效,让网络空间的语言文字使用更加清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