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您的位置: 首页 >>廊坊-好故事之城 >> 查看内容
廊坊-好故事之城

王志:苦战15年 沙荒变良田

赵桂锋 2021-7-20 17:55 廊坊日报 299035 0

摘要:  王志,1924年5月30日出生于香河县四百户村,曾任香河县五百户镇四百户村党支部书记,第五届和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荣获河北省劳动模范称号。由于家境较为贫寒,全家除种6亩多薄田外,还要靠做小本买卖才能维持一家人 ...

王志,1924年5月30日出生于香河县四百户村,曾任香河县五百户镇四百户村党支部书记,第五届和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荣获河北省劳动模范称号。

由于家境较为贫寒,全家除种6亩多薄田外,还要靠做小本买卖才能维持一家人生计。1948年香河解放后,他担任了村里的财粮委员。1954年成立初级社时,他同时兼任了红耀合作社会计,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成立高级社,他担任了由7个村组成的骡子王高级合作社会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他又担任了由56个村庄组成的五百户人民公社财贸部现金出纳员。1959年,他再次任骡子王联村大队会计。

这时王志的老家四百户村,已成了远近闻名的穷沙窝,而且风沙还在继续吞噬着村里的土地和房屋。全村1100多亩耕地上,出现了28个三四丈高的大沙坨,还有15个大洼坑。春天播种时,遇到几场大风白撒几次种,秋天收获时,逢上沥涝更是白盼一年。村中粮食亩产仅有88斤,人们处在饥饿之中。许多房屋被风沙侵吞得只剩下“前脸儿”,有的甚至被沙子压塌。人们十分渴望能把风沙锁住,还四百户一派春光。

1959年底,五百户公社党委派王志回村担任了党支部书记。王志不负领导和群众重托,踏遍了全村大大小小的沙坨、地块,找干部、群众共谋改变家乡面貌的大计,鼓舞起家乡人民的信心,很快成为群众信任的好带头人。经过1960年一年的初步治理村子的面貌很快发生变化,全村粮食总产由原来的9万多斤上升到21万多斤。干部、群众看到了希望,鼓起了更大的干劲。在此基础上,王志会同村干部制定了一个大规模改造规划:“苦战15年,沙荒变良田,亩产800斤,盖房800间,东南沙岗地,变成果木园”。

王志带领全村干部群众艰苦奋战,在村北筑起一道长800米、宽20米、高10米的防风固沙围堤,搬走了28个大沙坨,填平了15个大坑,前后动土75万立方米,把1100多亩耕地全部大平大整,深翻改土,使得林渠路横竖成行。村里先后修建了多处电灌点,打机井近40眼,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稳产高产。1972年,全村粮食亩产超过了800斤,1973年到1975年连续3年亩产超千斤,1978年单产达到1300多斤。村里前后植树60多万棵,建成11条防风林带,把300多亩荒沙岗建成了果木园。从1975年开始,全村又在王志带领下,自力更生兴建新村,到1978年,盖新房1000多间,家家户户住上了砖瓦房。

1976年12月,王志作为先进集体的代表参加了全国农业学大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大会,亲手接过了国务院授予四百户大队“农业学大寨先进集体”的奖状。

1984年6月,王志因年事和身体的关系不再担任四百户村党支部书记职务,上级安排他到五百户乡经委工作。当人们走在四百户村林荫道上,望着四面围绕的葱茏之色,收获沉甸甸果实的时候,不会忘记当年风沙为害的情景,不会忘记王志带领全村群众艰苦奋斗的足迹,更不会忘记他留给人们的勇往直前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

(本报记者 马越 整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