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您的位置: 首页 >>热点追踪 >> 查看内容
热点追踪

非遗传承保护 赓续城市文脉 ——记廊坊非遗保护志愿服务团队 ...

刘杰 2021-9-15 10:23 廊坊都市报 178446 0

摘要:  “守艺廊坊”非遗大讲堂专题讲座走进新星里社区。百宝嵌制作技艺传承人周洪俊走进大学课堂。薛记糕点制作技艺传承人薛亮走进市社会福利院。胜芳花灯制作技艺传承人牛夺教孩子们制作胜芳传统荷花灯。本报记者 张泰源 ...

“守艺廊坊”非遗大讲堂专题讲座走进新星里社区。

百宝嵌制作技艺传承人周洪俊走进大学课堂。

薛记糕点制作技艺传承人薛亮走进市社会福利院。

胜芳花灯制作技艺传承人牛夺教孩子们制作胜芳传统荷花灯。

本报记者 张泰源 文/图

在廊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着迷于历史文化,有着强烈的使命担当,将火样的热情投入非遗保护,倾情守护心中的美丽乡愁。他们是廊坊非遗保护志愿服务团队,与民间匠人并肩同行,坚守传承。

王晟,乡镇小学数学教师;邵荣伟,珠宝商人;高爽,展览集团部门经理;刘雪霜,小学校长;刘殿生,文化爱好者……这些看似没有交集的普通人,却因非遗走到一起,成为廊坊非遗保护志愿服务团队的中坚力量。工作之余,他们带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对传统匠人的敬仰,参与社会宣传、项目调查、资料收集、抢救保护,坚守“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立场,着力让大众参与其中,弘扬传统文化,讲好非遗故事。

1

挖掘与保护,志愿服务在路上

“非遗保护不仅是政府的事情,还是整个社会的事情。希望能在民间找到真正喜欢非遗的志愿者,携起手来,共同保护传统文化。”廊坊市非遗保护中心原主任王晓燕说。

2009年,她通过网络陆续认识了王晟和其他志愿者,经过筛选和考察,确定了10人为廊坊非遗保护志愿服务团队的核心成员。12年间,队伍发展到500余人。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带着对非遗的纯粹热爱和为传承人服务的初衷,大家各自发挥所长,尽己所能。

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大家有序分工:王晟负责对非遗项目进行挖掘、整理、抢救,记录了几十万字的口述资料;邵荣伟负责筹措团队经费,帮助生活困难的非遗传承人拓宽销售渠道、改善生活现状;蔡利、刘雪霜用镜头记录非遗项目的发展历程,把濒危艺术用技术手段保存下来,留下了大量珍贵的视频、图片资料……

随着志愿服务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非遗传承人也加入进来。如今,由500多名志愿者组成的服务队伍,成为廊坊非遗保护的生力军。

2

展示与宣传,自筹资金建平台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廊坊非遗,2016年以来,团队自筹资金235万元,建立了三处集展示、研究、传习、创作、表演、体验、交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非遗展示馆、体验馆,并向社会免费开放。

位于广阳南汉村的汉艺坊非遗展示馆就是其中一处。馆内现有花丝镶嵌、景泰蓝、秸秆扎刻等40多项、200余件国家、省、市级非遗项目的展品,以图文说明、实物陈列、现场演示、影视互动等表现形式,集中展示廊坊传统手工技艺。馆里还设有图书室、体验室和交流室,志愿者们经常来此交流学习,畅想未来。

多年来,志愿服务团队利用周末、寒暑假及小长假等节假日,在非遗展示馆举办周末戏曲小舞台、少儿非遗冬令营及传承人技艺比赛等特色传承活动150余场。组织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及“守艺廊坊非遗大讲堂”等活动200余场次,2018年创建了廊坊非遗小传承人基地,落户在市社会福利院,截至目前共完成了160多次教学课程。因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北京、天津等地的非遗工作者特意前来参观学习。

除了线下的展示宣传,团队还创建“守艺廊坊”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有关项目、传承人介绍及活动项目。截至目前,已更新1000余条内容;创办“守艺非遗”志愿者官方抖音号,助力非遗传承人借助互联网宣传推广传统文化,获20万人关注,千万人次观看……

3

传承与创新,廊坊非遗成品牌

对于非遗项目来说,传承是重中之重。经过市非遗保护中心和非遗保护志愿服务团队多年的努力,截至目前,我市已有国家级非遗22项,省级非遗115项、市级非遗377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9名、省级58名、市级319名(其中已去世24名)。这些非遗项目和传承人,如同灿烂的星河,穿越历史,照进现实,绘就了“廊坊非遗”金字名片。

如今,非遗已经成为廊坊的一个文化品牌。2019年,作为中国民间艺术代表,廊坊非遗参加了第24届米兰国际手工艺博览会。此次展览“中国展区”108平方米,包括故宫文创和廊坊非遗两个板块。我市150余件精良之作,展现出廊坊非遗艺术的蓬勃生命力,呈现出中国文化艺术的丰富多元。“廊坊非遗以纯粹的文化语言与外国文化对话,助推更多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志愿者王晟说。

12年来,廊坊非遗硕果累累,志愿服务团队也收获了诸多肯定:2018年被廊坊市委宣传部授予“五星级文化志愿者团队”;2019年入选博鳌国际旅游奖“年度非遗传承传播榜”榜单;2020年荣获共青团中央、中央文明办举办的“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荣获文化和旅游部举办的“全国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二等奖;共青团河北省委、省文明办举办的“河北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2021年被民进中央授予“民进全国社会服务暨脱贫攻坚工作先进集体”……

【记者手记】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通过身口相传得以延续。作为历史的聆听者和见证者,我们有必要记录下这些曾经的辉煌。

如何保存非物质文化根脉,保护人类的精神家园,守护失落的美丽“乡愁”,是我们这些后人的责任和使命。尽管非遗保护和传承之路任重道远,但正是因为有这群热爱非遗、愿意为非遗付出,用真心和热情守护这抹美丽“乡愁”的志愿者们,非遗的保护和传承的脚步才迈得更远、更长、更稳健。

目前,我市国家级非遗名录总数居河北省第二。随着非遗保护工作的深入,我市非遗传承人积极活跃在大众眼前,推动地方历史文化传薪续火。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这些传统技艺将成为教科书中灿烂的一页,成为舞台上精彩的节目,成为茶余饭后的温馨话题……

记录,让消失不再成为一种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