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您的位置: 首页 >>热点追踪 >> 查看内容
热点追踪

臭氧污染高发季 我市打出治理组合拳

谷玟静 2020-6-19 08:43 廊坊日报 119184 0

摘要:    本报讯(记者 刘玉静)进入6月,伴随着夏季高温天气的到来,空气质量“隐蔽杀手”——臭氧污染的高发季悄然而至。记者从市大气办获悉,4月15日至6月9日,我市天气晴朗,风和日丽,但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却显示轻度以 ...

  本报讯(记者 刘玉静)进入6月,伴随着夏季高温天气的到来,空气质量“隐蔽杀手”——臭氧污染的高发季悄然而至。记者从市大气办获悉,4月15日至6月9日,我市天气晴朗,风和日丽,但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却显示轻度以上污染。臭氧成为继PM2.5后,我市大气污染的另一“元凶”。

  作为京津冀治霾战场“1+2”核心城市、“2+26”传输通道城市,廊坊市连续7年攻坚,持续推进压能、减排、治企、降尘、控车等措施,PM2.5污染浓度大幅度下降。2019年,全年PM2.5平均浓度4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然而从京津冀城市整体来看,臭氧污染却一直呈整体上升趋势。

  “臭氧防治是世界性难题,近年来,PM2.5等5项污染指标持续改善,唯独臭氧污染持续加重,2019年全市因臭氧污染损失的优良天数达76天。2013年到2019年,廊坊市臭氧浓度年最高值由237微克/立方米上升至286微克/立方米。”廊坊市大气办专职副主任李春元介绍,臭氧污染已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市乃至区域性空气质量改善的堵点和瓶颈。

  臭氧如何形成?又有何危害?

  其实,臭氧有其生成的特殊条件——地面臭氧除少量由平流层传输外,大部分来自人为排放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高温、日照充足、空气干燥条件下,经紫外线作用,挥发性有机物与氮氧化物进行光化学反应,生成大量臭氧。温度越高、太阳辐射强度越大,臭氧浓度水平越高,如果同时还是无风或弱的偏南风天气,就极易出现臭氧高值。

  与PM2.5相比,臭氧污染的危害一点也不弱,虽然它不会造成空气污浊、混沌,在视觉和嗅觉上不容易被感知,但臭氧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当浓度出现高值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尤其对儿童、老人以及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危害更为明显。

  为有效遏制臭氧污染日趋恶化的势头,依据臭氧的形成机理、来源解析、迁移规律,再结合本地产业结构、行业分布、重点排放企业空间分布等特征,我市本着“发展与生态并重、管理与服务并施、治理与防预并举”的原则,坚持“以防保控、以治保控、以管保控”的臭氧污染防治思路,从“生产、生活、生态”三方面强力推进,健全完善责任体系、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号召全民参与,打出臭氧污染防控组合拳。

  以管保控,坚持主动管控、精准化管控、科学化管控,进一步明晰政府、企业、公众等各类主体权责,加强监测能力建设,完善管理体系,强化科技支撑,强力宣传引导,畅通公众参与渠道,形成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以治保控,坚持“控臭氧,首先减总量”,针对氮氧化物和VOCs排放两项臭氧前体物,明确30多项具体工程,加大对重点行业和重点污染物排放的控制,持续推进工业源、生活源、移动源一体化治理工作。靶向施策,深度治理,全面挖潜,对精细防控的汽修喷漆、墙体喷涂、道路划线、燃油装卸、高排放运输车辆等制定出明确的管控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人,并将干洗行业、餐饮油烟排放等以往关注不够的小排放环节污染管控列入了“以治保控”的大盘子,实现VOCs与氮氧化物协同治理,PM2.5与臭氧双减双控。

  以防保控,坚持早预判、早预报、早防控,从生产、生活、生态多维度进行一体化防控,形成全民共治、群防众控的格局,共克臭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