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您的位置: 首页 >>热点追踪 >> 查看内容
热点追踪

“非遗”月饼 飘香中秋

刘杰 2023-9-27 10:18 廊坊都市报 875273 0
本报记者 张泰源

中秋脚步临近,狄家月饼、桂香园月饼……这些凝聚着我市历代手工匠人技艺的“非遗”美食,唇齿之间都是记忆中的老味道。

层层起酥的面皮包裹着鲜甜咸香的馅料,一口咬下,软糯香甜迸发在唇齿之间……在文安县苏桥镇,令人难忘的老味道香飘上百年。循着这股香气,位于文安县苏桥镇的“狄家糕点”出现在眼前,闻名已久的“燕赵老字号”——狄家月饼便是从这里产生。

狄家月饼制作技艺是廊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地不可或缺的美食,是默契,是习惯,更是家乡味道。

时光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时遇灾年闹饥荒。眼看就到中秋,月饼销售季马上到来,但连肚子都填不饱的人们哪买得起白面做的昂贵月饼。时任“狄家糕点”掌柜的狄宗信想了一个办法,用小米磨面做成月饼,低价出售,这样既能让人们中秋节吃上月饼,又不用花太多钱。如此充满人情味的月饼,刚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狄家糕点”为人们交口称赞。

随着中秋佳节临近,“狄家”后厨的员工愈发忙碌起来。 和面、揪面、擀皮、包馅……在狄家传统手工月饼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狄松涛的带领下,员工将调好的馅料包在面团里,粘上油纸,借助模具按压成型,整齐摆放并盖上印着各种口味的红印章、送入烤箱、设置好温度,一气呵成,整个房间弥漫着香气。

狄家月饼在当地开店近百年,坚守传统手工制作工艺,现做现卖,口感新鲜。“做月饼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狄松涛说,一块月饼足足要花上15天才能完成。从选料到打饼、烘烤,制作时间长、费工夫,每一道工序都不敢有半点含糊。

“现在我们制作月饼中的枣泥、山楂等馅料,都精选于自家承包的枣树林和山楂林,以保证馅料最原始的味道。”狄松涛说,除了制作手艺考究,无论原料价格如何波动,狄家月饼只用最好的原料。

2020年,“狄家糕点”制作技艺入选廊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我希望能把这项技艺一直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希望狄家还能有下一个百年。”狄松涛说,这是他的梦想,也是责任。

9月24日一早,记者在永清县北关城区的桂香园糕点铺看到,排队购买现烤月饼的顾客络绎不绝。 “我今天买了3个礼盒,各种口味都有,家里人爱吃。”市民李先生每年都来买,“味道清爽,不甜腻。”

桂香园糕点制作技艺始于1903年,起源于永清县龙虎庄乡北孟村,至今已有120年历史。邢磊是桂香园糕点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多年来紧跟时代步伐,在发扬传统非遗技艺的同时大胆创新,让非遗技艺在传承中焕发新活力。

走进开业不久的桂香园北关分店,各式月饼摆满货架,售货员穿梭在货架间为顾客挑选中秋礼盒。糕点师正在忙着和面、调馅、包馅、烘焙……随着一屉屉烤好的糕点从烤箱内抽出,空气中弥漫着香甜味道。

邢磊介绍,桂香园总店设在南关村,多年来,始终秉承传统技艺,精选配料,坚持手工制作,深受消费者欢迎。“临近中秋节,我们在传统工艺基础上,按照低油、低糖、低脂的现代饮食需求,研发出了一批更加健康、营养的月饼,非常受欢迎。”

今年,桂香园糕点制作技艺成功申请了廊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新店内开设了非遗体验基地,将“讲授+展示+互动体验”融为一体,传承非遗技艺。邢磊告诉记者:“坚持传承和创新,是家庭使命,也是秉承一种文化符号。我要把传统技艺与现代技艺相结合,做出健康美味的糕点,让更多新老客户喜欢我们的老味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