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 >> 查看内容
教育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坚持服务航天需求 推进高层次工艺人才培养 ...

刘杰 2024-2-4 09:42 廊坊日报 174535 0
本报记者 赵然 本报通讯员 陈艳红


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北华航天工业学院自2012年开展研究生教育以来,长期致力于为航天培养高级工艺人才,现有7个硕士点,已累计在航天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等专业培养9届毕业生,其中70%的毕业生在航天系统就业,90%的毕业生在京津冀地区就业,学校多次获得“航天人才贡献奖”和“航天人才突出贡献奖”。

创新培养模式 实施“12345”产教融合培养机制

学校高度重视校企深度合作协同培养,将实践创新能力提升贯穿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全过程。构建“12345”产教融合培养机制,即1个核心(提升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2个协同(校企协同、校内外双导师协同)、3个阶段(课程学习1年、专业实践1年、学位论文1年)、4个同向(价值引领、知识探究、能力提升、人格养成同向同行)、5个突出(突出“三观”形成、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充分发挥校企协同和双导师互补的优势,从招生选拔、双导师遴选、培养计划制定、课程合作授课、课程建设、专业实践、学位论文、就业创业等全链条、全过程实现校企深度协同培养。

据了解,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增加航天文化与航天精神、体育及心理健康、艺术鉴赏等素养类课程,聘请航天专家和社会名人开办“华航讲堂”,建有航天博物馆,充分发挥航天文化育人、航天精神育人作用,加强学生党建和意识形态建设。

与此同时,持续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做到门门有思政、人人讲思政。在培养过程中,要求研究生掌握一个工程应用软件,参与一项高水平学科竞赛,参与一项科研创新项目,撰写一个项目申报书,撰写一篇学术论文,完成一篇学术报告。

深化产教整合 构建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

学校和航天企业、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作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双主体”,校企双方共同建设、管理培养实践基地,充分发挥双导师协同作用,组成导师组,从课程到论文全过程贯穿联合培养。目前,学校有校内导师263人、企业导师285人、兼职导师52人,校内导师中博士占比60%,企业导师全部为高级职称或高级管理人员,实践经验丰富。

学校高度重视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建设,在中科院等建立33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0个为航天院所厂),其中省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2家,省级示范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2家。实践基地遍布北京、天津、上海、无锡、重庆等地,形成了稳定的实践平台,为培养高层次、复合式、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

构建了招生、课程、实践、论文、学位授予全过程质量保障体系。各学位授权点分别制定学位授予标准;将创新性成果纳入论文水平评价;聘任督导专家,对研究生招生、课程教学、专业实践、学位论文、学位授予全过程进行督导;分年度编制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实践基地实践调查,结合问卷反馈分析不足与整改方向,持续完善质量管控体系;建立专业实践周报系统,双导师共同审核研究生每周的专业实践内容和进度,指导学位论文撰写。

近年来,北华航天工业学院与培养实践基地深度合作、“密”度合作、持久合作,产出一批标志性成果。与清华大学、航天科工四院等共建跨介质飞行器联合实验室获批为河北省跨气水介质飞行器重点实验室;与航天12所合作,共建“航天软件联合创新中心”,联合承担航天软件测试研发项目等。与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航天529厂)开展产教深度融合,优化校企联动运行机制,构建了“华航—航天529厂”培养模式。

坚持服务航天需求 研究生教育成果丰硕

十几年来,学校坚持服务航天需求,研究生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优秀毕业生服务我国航天领域成果丰硕。其中,2020届毕业生赵忠贤,在航天529厂专业实践,从事突破动能激励采样课题研究。毕业后留在529厂工作,主要参与小行星采样探测、弱重力高效采集、高真空背压气体激励采样等多项关键技术攻关,成果直接应用和支撑相关产品研制。获得首都职工自主创新成果二等奖,及航天工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学技术成果鉴定、529厂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15届毕业生郭锐,在航天529厂专业实践,主要参与探月相关技术研究。毕业后入职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从事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总装工艺管理工作,目前派驻航天发射场一线,负责发射场设备、设施技术状态管理工作。参与车间总装工艺技术革新(完成3项院级技术基础、技术攻关课题)、脉动生产线建设等工作,获得院“工艺之星”及多次型号“先进个人”“技术标兵”荣誉称号。

自实施“12345”产教融合培养模式以来,学校研究生产出成果大幅提升。研究生100%参与科研项目,近3年来,研究生年均公开发表SCI检索、EI检索、中文核心等学术论文90余篇,年均获授权专利30余项。

研究生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等学科竞赛,年均获得各类奖励100余人次。“12345”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实施,使得毕业研究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卓越的综合素质,能够独立解决工程应用中的实际问题,受到企业普遍好评,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如航天工程专业毕业生孙见龙,在航天科工二院699厂工作不到两年就负责智能车间质量体系建设,主持院厂级项目3项,荣获厂级质量标兵称号。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合育人模式,持续完善“12345”产教融合培养机制,进一步突出航天特色,突出工艺型人才培养,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培养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返回顶部